SUSTecher
SUSTecher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

Retrieved from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ashx (wanfangdata.com.cn)

(一)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类型特点

压力是刺激–反应的交互作用。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 某种刺激和事件被感知并被评价后引起了较大、较强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和变化, 通常把这些能引起压力的刺激称为压力源, 压力源是客观存在的。

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与就业期望值及成绩有关, 一类与社会因素有关, 如维持和发展人际关系等。西方文献所报告的大学生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 社会和情绪方面, 或者来自学习和个人方面。国内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有三种主要压力:学习烦扰, 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这个发现与西方的研究结果非常相似。另外还发现, 学习压力的程度相对其它两类压力较重些。有研究认为, 中国大学生报告的学习压力比较重是中国社会转型在大学生身上的一种反映:由学习无用变为学习有用。

对大学生压力的特点分析发现, 大学生感觉到的校园压力总体程度较轻, 日常烦扰和个人烦扰为主要压力, 而突发性消极事件并不是主要压力。由于大部分压力属于日常烦扰, 而日常烦扰就其性质来讲属于持续时间长, 虽然不出现压力高峰期, 但它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比消极生活事件更严重。有人认为, 这类压力发展缓慢, 循序渐进地潜入人的生活并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其次, 消极生活事件虽然是大学生压力源之一, 但相对较少发生。另外某些压力理论指出, 突发性压力事件会导致长期适应问题, 也就是说, 消极生活事件也会转化为日常烦扰。

(二)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

1.内部因素:

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压力是个人对某种压力源是否构成压力以及对自己应付压力源能力的评估。也就是说某一压力事件, 并不必然激起个体的应激反应。同一事件, 有的人泰然处之, 有的人焦虑恐惧。应激反应的强弱与人的个性特质有关, 这首先是由于受先天遗传的神经类型的影响。比如神经类型弱者、癔症性格者, 因为敏感多虑, 优柔寡断, 面对压力源易产生恐惧焦虑, 应激反应较强烈。但是, 个体的应激反应更多的受其心理素质的影响, 主要包括个体以往的知识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应对方式以及习惯化了的认知评价倾向等。有些学者认为, 以往经验过的压力源并曾有良好适应者, 当前相同压力源的重视, 可以预期有良好的耐受性。

大学生较其他年龄群体, 生理、心理特点具有其特殊性。个体在完成生理成熟、心理成熟和社会成熟的时间上的差异, 形成这一时期诸多矛盾, 如独立要求与独立能力发展不足的矛盾, 性意识的发展与社会道德观念准备不足的矛盾, 思维的批判性与社会经验匮乏和认识上的狭窄之间的矛盾, 封闭性与要求交际理解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集中反映在应试、择业、失恋、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对大学生来说十分现实的事件中。

2.外部因素:

指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天灾人祸、噪声污染都会对一部分大学生产生很大刺激。但大学生的应激反应更多的是社会适应性应激反应。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应激反应, 就一定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导致产生大学生压力问题的时代因素, 一起研究其中的社会性因素, 就目前来看, 引起大学生应激反应的主要社会因素有:

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正处在一个历史转型时期, 整个社会都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变革。托弗勒在《未来的震荡》中说:人们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承受过多的变化之后感到压力重重, 晕头转向, 不知所措。对于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大学生来说, 新旧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突的复杂环境, 竞争机制导入面临职业选择机会和更多挑战等各种矛盾, 使他们自身判断容易产生误差, 往往会导致心理困惑、价值观念混乱以及情绪低落等消极反应, 陷入苦闷、彷徨的境地, 甚至会导致越轨行为的发生。

学校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专业定向及对就业前景的担忧。大学生所学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家庭环境的影响:多数父母对子女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能自觉关心, 而忽视孩子的精神发育和个性教育。现在的大学生一般是在父母的过分保护和爱中成长起来的, 依赖性较强, 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这也是产生消极应激反应的根源之一。经济因素也是一个方面, 我国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在经济上不独立, 完全依赖家庭和国家“供养”, 尤其是大部分家庭生活并不富裕, 甚至有一部分家庭不能独立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费用, 因供学生在校学习而负债。经济上的负担确实给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特点及解决办法

(一)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特点

心理应对为任何预防、消除或减弱压力源的努力, 无论健康还是不健康的, 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 这种努力也可能是以最小的痛苦方式对压力的影响予以忍受。有研究得出我国大学生应对活动的四种主要方式:一是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对, 二是寻求社会支持 (伴情绪反应) , 三是逃避, 四是忍受 (听之任之) 。就总体而言, 我国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较为积极、健康, 他们较多地使用那些具有适应性的应对方式, 较少使用从长远来看具有非适应性的应对方式, 不过大学生对于个别非适应性应对方式的使用也达到了接近中等的程度。

(二) 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解决方法

虽然总体来说,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较为积极健康, 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应激应对的研究中, 对应对的一个普遍的分类方法是将其分为两大类:问题为中心的应对和情绪为中心的应对。

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改变环境来改善个人和环境的关系;情绪为中心的应对则是通过调节由于压力引起的情感上的不适应来应对压力。假如个体将某一情景评价为可受个体的控制, 问题为中心的应对将占主导地位;而当个体认为自己对所处情景不能应对任何事时, 情绪为中心的应对将占主导地位。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自我控制的社会, 但当这种自我控制和努力失败时, 人们会责备自己, 感到内疚和羞愧, 以至于陷入抑郁和绝望。这也可能是现代人患有更多精神疾病的部分原因。生活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有些事情是个体可以控制和变化的, 也有很多事情是个体不可以控制和变化的。若想不受压力和消极情绪的影响, 人们需要区分可控的和不可控的环境和事件, 大学生也是如此——特定的情景要求选择更有效的应对方式, 而不存在任何情境中都有有效的应对方式。

面对压力, 首先要正确对待和评价各种压力事件。由压力引起的各种情绪反应, 很大部分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认识水平和评价能力。如果个体认为某事件与己不相干, 就会漠然处之;认为是平和的、积极的, 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认为是紧急的, 则会导致焦虑、烦恼、惧怕、厌恶等情感产生。所以, 引导大学生确认压力情境, 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 评估自己应付事件的能力, 是应对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另外大学生还要学会积极应用社会技能, 包括人际交流, 亲近和自我暴露以及坚持立场等, 向家庭成员、同伴和学校人员寻求支持。这些个体可能提供建议, 教授技能, 提供物质帮助, 帮助战胜情绪上的悲痛, 共同分担责任。通过调查学生心中理想的帮助模式, 发现“自己解决问题”所占比例最高, 同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也是同学理想的求助方式之一。

Leave a Reply

textsms
account_circle
email

SUSTecher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
所谓“压力”并不可怕。通过压力听懂内心的声音。
Scan QR code to continue reading
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