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ieved from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辅导.ashx (wanfangdata.com.cn)
前言
处在成长阶段的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基本成熟, 但心理上尚未成熟, 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研究发现,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某些心理问题在某一年级学生身上表现比较突出, 而另外一些心理问题, 则在其他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1]
大一
大学一年级新生, 需要努力去适应新的环境, 建立新的心理结构, 从而实现新的心理平衡。大学新生在入学后因各种因素影响, 普遍存在着对生活环境、学业环境、人际环境的不适应, 并因此带来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生活环境不适应, 导致失落心理和恋爱心理, 表现为独立性缺失、优势缺失和情感缺失。蒙家宏 (2006) 对大学生年级间自卑分析表明, 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明显比三、四年级学生感到自卑, [2]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蒋艳菊、李艺敏 (2005) 对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特点的研究表明, 大学一年级新生在社会孤独感、人际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方面表现最强烈;[3]学业环境不适应, 导致放松心理和困惑心理。表现为听课困难、学习动力缺失、自主学习能力差。与中学相比, 大学的学习活动有以下几个新特点:高层次的专业定向、较多的探索性、相当的多样性、更大的自主性。张丽华、刘晟楠 (2005)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表明, 大学生自主学习包括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规划、自我探究、自我管理6个方面。[4]当学生面对新的大学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 他律失去, 自律尚未建立起来, 心理交织着矛盾和冲突, 出现迷茫、困惑情绪;[5]人际环境不适应, 导致孤独心理和落差心理。表现为交往能力缺失、唯我独尊心态严重、不善交友。李儒林, 张进辅 (2006) 研究表明, 大学生在与同辈的人交往过程中, 较低年级的学生比较看重性格、能力等心理品质。[6]大学新生存在的人际适应问题, 使他们在入学后处于苦闷、压抑、沮丧、焦虑、消沉、颓废等消极的心理状态, 直接影响着新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7]
大二
大二是学生心理问题的碰撞期。樊富珉、王建中等学者对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 大学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在大学四个年级中最高。[8]自我表现欲与参与感、独立感强烈。如遇挫折, 就会出现情绪低落, 自卑、自贬等特点;二是学习压力造成心理焦虑。车文博等学者 (2003) 对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年级特点研究表明, 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择业压力和人际压力各方面的压力感平均得分都高于其余两个年级, 二三年级大学生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最大。[9]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压力使他们产生情绪浮躁、忧郁、厌烦、易怒等心理问题;三是异性交往产生心理困惑。大二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成熟, 渴望与异性交往, 建立与异性的友谊与爱情, 但有些同学常常不能正确处理好异性交往中的友谊与爱情的关系, 分不清友情和爱情的界限, 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产生心理困惑;[1]四是社会公平缺少心理认同。把自身的失败与社会不公平和社会腐败现象联系起来, 易把问题泛化成对社会的不满。
大三
大三的学生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 处于情感发展的冲突期。一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问题。张进辅、徐小燕 (2004) 研究认为大学三年级可能存在一个情绪智力的低潮期。[10]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他们感到困惑、迷茫、产生失望感、导致情绪消极低落。[11]二是恋爱情感带来的心理冲突。情感冲突在大三表现得尤为突出。大约“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 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 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 甚至造成悲剧。”[12]三是性冲动与传统道德的心理困惑。大学生性生理已经成熟, 而性心理相对滞后, 性冲动与传统价值和道德发生冲突, 造成的性心理异常, 还会出现与异性交往障碍、性别角色紊乱、恋物癖等心理疾患。[13]
大四
考研、择业等是大四的主题, 大四时最为突出的是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问题。大四的学生以求职择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为多数, 兼有个人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相矛盾的问题及因恋爱而产生的问题等。一是大四学生择业求职的期望值过高。二是大四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比较盲目。据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最新统计表明, 目前大学生择业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总体需求, 既影响择业又压抑了自己的优势, 易导致心理失衡;三是焦虑、郁闷等消极情绪困扰大四学生。朱国文、蒋关军 (2005) 研究各年级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四个年级的大学生作幸福因子方差分析表明, 大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高, 而大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低。[14]
Leave a Reply